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新闻

首页 > 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环境学院:践行初心使命,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推进专业学位项目建设

——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在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式上的发言

刘书明(曹文鹏 摄)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环境学院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情况。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党中央的总体布局下,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系统治理已经成为新的态势。要适应这一重大转变,亟需具有系统性思维、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产业认知,以及多学科交叉背景并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教育更多立足于单一介质环境问题或特定研究方向,对于综合性专业素质的培养相对不足。

为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彻学校“分类培养、两翼齐飞”的教育理念,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学科长远发展需要,学院从研究生教育结构整体优化的视角,主动推进专业学位项目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改革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构建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最大共识。学院成立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建设工作组,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研讨和专家论证,从国家、学校层面的政策咨询到国内外高校调研,从与学院资深教授讨论到各教研所研讨,从院内校内讨论到校外企事业单位专家建议征求,共计开展20余次工作组会议、180余人次参加专家咨询会,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思路和具体措施上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最终建立了 “环境技术与系统工程”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并通过了学校的专家论证,完成了学术型硕士向专业型硕士的全面转型。目前,除留学生以外,学院学术型硕士全部转为专业学位硕士。

二是持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夯实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课程基础。在学院内广泛组织课程体系改革讨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发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加强统筹衔接。分别组织固废与土壤地下水、大气与环化、生物与水处理、管理与生态等方向的相关教师90余人次参加课程体系讨论。通过跨介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课程讨论,修订研究生课程体系,调整优化课程8门、新开设课程5门,课程体系建设切实满足学科发展培养目标。以水处理、大气、固废等方向课程为试点,开展小班教学,融入学科前沿,调整课程挑战度,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三是锚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突出“应用性、工程性、实践性”,强化工程与应用实践的无缝对接,全方位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的工程素养。加强学院自有专业实践基地统筹管理,优化校外导师遴选与选题征集。例如:与中国光大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京津翼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实现基地共建与联合培养。强调论文工作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同时,加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生交流互动,构建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增设非全日制学生活动专职研究生助理,建立环境学院工程博士研究生分会,成立横向班和纵向班,开展环环相扣等系列活动,提升非全日制学生归属感,拓展全日制学生的专业与行业视野。

回望过去,在学校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围绕“学术更学术,专业更专业”,多维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学校支持下,我们正在联合相关院系,探讨建设本科书院的可行性,积极探索新的本科教育改革方案。

展望未来,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国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环境人才。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清华大学本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