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360、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更高版本!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关闭

教学与招生

首页 > 教学与招生 > 本科生教学 > 开设课程 > 正文

开设课程

主要开设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环境与发展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课程编号:0050041

学    时:16

学    分:1

任课教师:钱易、施汉昌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类别:课堂讨论(新生研讨课)

内容简介:

本课程将讨论环境问题的来源和危害,突出讨论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可持续战略的实质,明确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学习国内外在推行清洁生产贺循环经济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讨论当前应采取的战略对策。


课程名称:城市与环境

City an Environment

课程编号:00050051

学    时:16

学    分:1

任课教师:陈吉宁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类别:课堂讨论、分析(新生研讨课)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的发展进程为线索,以城市的物质流、能量流贺价值的分析为视角,探讨城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中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对自然资源的依托贺影响,不同城市发展模式对不同生态系统的扰动,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功能贺区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扩充的影响。通过对生态城市理念贺思想的讨论,对不同生态城市指标提醒的讨论,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贺模式,进而了解和掌握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如何考量环境要素的基本方法。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讨论、分析方法介绍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


课程名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编号:00050031

学    时:16

学    分:1

任课教师:钱易、井文涌、张天柱、何苗、杜鹏飞

考核方式:考查(要求学生完成报告一份,成绩评价分为通过与不通过两类)

教材及参考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

课程类别:讲课与讨论相结合,以电视片放映共16学时,讲课8学时,电视片播放5.5小时,讨论2.5学时

内容简介:

课程从介绍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入手,重点阐述了当代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并指出了这些问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施途径,包括:建立环境伦理观、加强还击国内保护法制、发展环境污染防止技等,特别强调了旨在预防污染、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推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生态学。


课程名称:清洁生产导论

Introduction to Cleaner Production

课程编号:00050011

学    时:16

学    分:1

任课教师:张天柱

考核方式:考试

内容简介:

在对可持续发展简介和传统线性生产发展模式与末端治理的环保对策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清洁生产的概念原理,重点介绍生产过程污染预防与清洁生产审核、产品生态设计与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及工业生态系统和物流分析。


课程名称:工业生态学

Industrial Ecology

课程编号:00050021

学    时:16

学    分:1

任课教师:石磊

考核方式:考查

教材及参考书:Graedel, Allenby著,施涵译. 《产业生态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课程类别:全校本科生选修课

内容简介:

主要讲述工业发展模式、工业代谢研究、工业生态园区的规划与管理等。结合案例研究,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工业环境问题的整体思路和系统框架,重点放在方法论和技术工具方面。


课程名称:环境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3005003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杜鹏飞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何强,井文涌.环境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主要参考书:

(1)钱易,唐孝炎 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林培英,杨国栋,潘淑敏,主编.环境问题案例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刘培桐,薛纪渝,王华东.环境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授课方式和学时安排:授课26学时,讨论4学时,考试2学时

成绩评价方法:课堂表现10%,读书报告40%,期末考试50%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

课程简介:

环境科学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环境问题,也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科学已经形成了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的学科体系。《环境学导论》旨在为环境系低年级本科生介绍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学科划分、主要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手段,环境科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景展望。从而使同学们了解本学科的整体状况,及早接触专业,明确研究方向。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较为宽广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的缘起与发展、环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区域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态势等。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监测(含实验)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onitoring

课程编号:30050053

学    时:48

学    分:3

任课教师:余刚、师绍琪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环境工程监测》蒋展鹏、祝万鹏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Clair N Sawyer, Perry L McCarty, Gene F Parkin, Chemistry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4-th Ed.), McGraw-Hill Inc. 1994

(2)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Environemt Federatin, Standard method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20-Ed, 1998

(3)R.N. Reeve, Environmental Analysis, John Wiley Sons, 1994

(4)J. Bartram, R. Balanc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E & FN, London, 1996

(5)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环境监测(修订本),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编高教出版社,1996

(7)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8)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先修课要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课堂教授、监测方案设计、监测试验相结合。总计32学时,其中:授课16学时、实验12学时、监测方案设计4学时。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是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专业本科生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已学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为基础,旨在为后续的各门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由课堂讲授、实验和监测方案设计与讨论三部分组成。课堂讲授主要介绍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的监测、土壤环境的监测、噪声监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新技术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天然水、废水、空气、废气、土壤等的成分和性质,熟悉水质标准、空气质量标准的有关内容及其制定原则,了解污染的来源以及主要污染物质的性质和分析测定方法,掌握水、大气、土壤和噪声方面主要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和环境意义,并了解监测数据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BOD、COD、TOC等重要的水质指标和氮氧化物等大气和土壤指标,结合校园环境质量进行开展监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指导每位同学独立设计一项完整的监测方案,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含实验)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onitoring

课程编号:40050013

学    时:48

学    分:3

任课教师:胡洪营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小测验、Project、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相结合

教材:顾夏声等编:《水处理微生物学》,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王家玲等主编: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家骏等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Madigan, M.T. et al., Biology of Microbiology (8th), Prentice Hall, 1997.

先修课要求:化学、生物化学(尽可能)

课程类别:课堂讲授、前沿讲座、讨论,实验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长与遗传变异、水的卫生细菌学、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和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微生物的研究方法以及微生物实验等。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30050174

学    时:64

学    分:4

任课教师:胡洪营、黄霞、张旭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阶段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教材:胡洪营、张旭、黄霞等合编:《环境工程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环境工程学》(第二版) 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Walter J. Weber, Jr. and Francis A. DiGiano: Process dynamics in Environmental systems,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先修课要求:微积分、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

内容简介: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过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三部分。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部分主要讲述物料与能量守恒原理、传递过程等。分离过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原理部分讲述化学和生物反应计量学、动力学、各类反应器的过程解析等。


课程名称:生态学原理

Ecology Therory Theory

课程编号:3005016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刘雪华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生态学概念与应用,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普通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
态学,污染生态学。

课程类别:课堂讲授为主

内容简介:

生态学概要,生命现象,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各论(资源,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3005015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张彭义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自编课件

参考书:

(1)戴树桂主编. 《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Zellner R Ed. Global aspects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Springer 1999

(3)Werner Stumm, James J Morgan. Aquatic chemistry: chemical equilibria and rates in natural waters 3rd ed. New York: Wiley, 1996.

(4)李学垣主编. 土壤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先修课要求:具备无机、有机、物化和分析化学基础。掌握化学污染物引起环境问题的机理和迁移转化。与水处理过程化学、高等环境化学成系列。

课程类别:课堂讲授为主

内容简介: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质在气、水、土和生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以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与转化。


课程名称: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课程编号:3005018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段雷、Jan Mulder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Environmental chemistry》 Murran B Mcbrid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参考书:
先修课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为他们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大学基础。

内容简介:本课程重点介绍各种土壤过程,包括阳离子交换、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吸附、有机质分解和矿化、氮的消化和反消化、矿物风化、C和N循环、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元素的形态与迁移以及水力学过程。


课程名称: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Water Quality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0050455

学    时:80
学    分:5

任课教师:黄霞、左剑恶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教材及参考书:

(1)严煦世、范瑾初编著:《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

(2)张自杰等编著:《排水工程》(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George Tchobanoglous, Franklin L. Burton and H. David 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disposal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 Metcalf & Eddy, Inc.,(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2002年8月)

(4)顾夏声等编著:《水处理工程》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5)张自杰主编:《环境工程设计手册》之《水污染控制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先修课要求:

(1)《环境工程监测》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环境工程原理》

课程类别:授课+实验

授课学时:64学时,其中:

第一篇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32学时;

第二篇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与工艺:32学时;

教学实验课:16学时

开课方式:(1)小组实验(4-6人);

(2)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小组与教师讨论,

确定方案。

内容简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讲授水和废水处理中主要的物化和生物处理技术单元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工艺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主要构成物的构成和运行特点、典型的水与废水处理工艺以及相关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整个课程分为两篇:第一篇——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主要介绍各种物化处理单元,包括:混凝、沉淀与澄清、气浮、过滤、消毒、氧化还原、膜分离和软化除盐;第二篇——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主要讲述废水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废水的天然处理工艺以及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配合理论课教学,还开设多个开放型的教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问题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城市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0050414

学    时:64

学    分:4

任课教师:张鸿涛、马金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马金 清华出版社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第一版,王继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手册》许洪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1998

(3)《给水工程》第三版,严煦世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排水工程》(上)第四版,孙慧修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马金,清华大学出版社

(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要求:《水力学》或《流体力学》

课程类别:多媒体教学

学时安排:授课48学时,其中:

第一篇城市给水管道工程:16学时

第二篇城市排水管道工程:16学时

第三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16学时

课程设计:4周(暑假小学期)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城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整个课程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基本建设程序;了解并掌握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培养学生从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规划、设计所需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课程以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0050424

学    时:64

学    分:4

任课教师:蒋建国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

(1)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芈振明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李国鼎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资源回收工程原理,[美] P.A. 维西林德 等著 吴柏青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George Tchobanoglous, Hilary Theisen, Samuel Vigil, McGraw-Hill, Inc. Landfill technology, John F. Crawford and Paul. G. Smith

先修课要求:修完本系所要求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课程类别: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学时安排:授课40学时(前8周3学时,后8周2学时),参观实习8学时,课内讨论8学时,实验24学时(第9-14周开始每周4学时)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使学生达到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总体过程,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法的目的,培养学生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和技术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基本原理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程应用为背景,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0050444

学    时:64

学    分:4

任课教师:郝吉明、王书肖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郝吉明 高教出版社

参考书:

(1)林肇信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教出版社

(2)宋文彪主编《空气污染控制工程》

先修课要求:

课程类别:授课48学时,实验16学时

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大气污染的问题、来源、影响及其控制法规、技术和工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或宏观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一个系统的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有关法规标准体系,能源利用产生空气污染的原理,燃烧产生空气污染的定量计算,空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基本模式计算,颗粒物净化的流体动力学基础,以及颗粒物及气体污染物净化的原理、工艺和设备的基本知识。


课程名称: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Environmental Environmental Data and Mathematic Models

课程编号:40050434

学    时:64

学    分:4

任课教师:曾思育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

(1) 傅国伟.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及其模拟计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2)王华东,薛纪瑜.环境影响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程声通,陈毓龄.环境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邬伦,任伏虎等.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谢永明.环境水质模型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陈崇希.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及模型.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7)Steven C. Chapra. Surface Water-Quality Modeling. McGraw-Hill, 1997

(8) Steven C. Chapra, et al. Numerical Methods for Engineers: with Programming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1998

(9)张宜华.精通MATLAB 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黄杰.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1)邬伦,刘瑜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课程类别:授课48学时,讨论、上机实习12学时,复习考试4学时,共计64学时。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数据处理、数值计算方法,空间数据库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及一些较为成熟实用的环境数学模型。从环境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入手,讨论不同类型的水环境质量模型和大气环境质量模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Desig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0050473

学    分:3

学    时:48

任课教师:马金、张鸿涛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自编讲义

(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1册、第2册、第3册、第5册、第7册、第9册、第10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 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3) 给排水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先修课要求:先修《城市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掌握了给排水工程的工艺与技术原理,本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讲授设计方法,培养学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简介:

本课程将结合城市给排水管道、建筑给排水与泵站三方面的内容,讲解国家规范、设计手册以及技术措施的使用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和设计作业使学生了解其设计过程和主要设计参数,掌握工艺计算和设计方法,完成一个有代表性的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Design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Facility

课程编号:40050523

学    时:48

学    分:3

任课教师:王伟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规范宣贯教材,中国计划出版社。

先修课要求:先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了解固废处理工艺。本课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讲解和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解决时间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类别:设计

内容简介:

课程围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三大技术,即填埋、焚烧、堆肥化,进行较为深入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各种工艺过程的技术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主要工艺的计算方法,最终完成一个实际处理设施的设计。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 for Air Pollutio Control

课程编号:40050463

学    时:48

学    分:3

任课教师:马永亮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

(1)罗辉主编,《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天齐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化工出版社

先修课要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工原理》

课程类别:课程设计大作业70%,综合考试30%

内容简介:

本课程旨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能力。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废气收集系统的设计;除尘器的设计;气态污染物控制设备的设计等。鉴于学生是在学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的,因此本课程不再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工艺和原理进行详细的论述,而主要介绍各种设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实例。本课程安排的设计训练题目包括三类: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案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备设计。


课程名称:数据库与信息技术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s

课程编号:40050483

   时:48

   分:3

任课教师:贾海峰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

(1)Principals of GIS, ITC textbook

(2)邬伦,刘瑜等合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伍俊良,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开发与应用,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999

先修课要求: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课程类别:上机实习:48学时

内容简介:

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网络技术等是为环境规划与管理服务的有力工具。本设计实践课,通过少量的讲授和大量的上机实践,让同学学习和掌握上述技术。本实践课程将着重就下面三部分内容进行讲授和实践:基于数据库技术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web的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本课程,同学应掌握如何将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的技术应用于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并掌握专用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课程名称: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施工

Water,Wastewater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4005033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马金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

(1)《给排水及环境工程施工》 电子课件

(2)《给排水工程施工》第三版,郑达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要求:工程力学;水力学;管道工程;建筑给排水;水处理等课。

课程类别:授课;不应少于26学时。

内容简介:

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内常见的带综合性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以及工程施工组织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基本知识。

2、基本教学要求:

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了解一般土木施工知识和基本建筑材料的性能及使用。

掌握一定的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和方法。

了解当前一般工程的施工过程、组织方法和工程项目的管理。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技术经济造价管理

Technical Economy and Cost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005049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周律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环境工程技术经济与造价管理》

参考书: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与造价管理

先修课要求:课程预备知识包括环境工程、水处理工程等。课程设置是培养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课程内容适合环境类及向专业。

内容简介:

从环境工程项目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家相关政策,系统地介绍了技术经济和造价管理理论方法在环境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突出目前国际通行,国内已逐步实施的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讲解我国加入WTO后,造价管理理论相应的新方法。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Environmental Students

课程编号:3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刘书明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Water Supply and 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Science》

先修课要求:大学基础英语

课程类别:授课32学时

内容简介:

该课程通过阅读英语原版教材、课堂讨论、英语写作、课下笔译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和进行专业交流的基本能力。


课程名称: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Environmental Physic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课程编号:4005053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蒋建国、傅立新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

(1)《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主编,高教出版社

(2)《电磁辐射的污染防护与治理》,刘文魁,科学出版社

(3)《噪声控制技术》,李耀中,化工出版社

课程类别:课堂讲授

内容简介:

环境物理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的研究包括环境污染机理、检测和控制方法。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噪声、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的污染防治。环境声学和噪声的污染控制,重点研究噪声产生源、传播途径、评价和控制措施,噪声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电磁辐射的产生和来源,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与危害以及电磁污染的防护;放射性的基础知识和辐射防护标准以及放射性三废物物质的处理处置。


课程名称: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课程编号:3005019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刘翔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参考书:

(1)《工程水文学》,高等学校教材,水力电力出版社,1990年5月;

(2)《水资源保护管理基础》,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6年3月;

(3)《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课程类别:讲授;32学时。

内容简介: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地表水的形成及河床演变、地下水的赋存与运动规律,学习水资源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地表水及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选择及设计方法。


课程名称: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课程编号:4005050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汪诚文、石磊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无

参考书:

(1)陆雍森. 环境评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张从,环境评价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30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30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30

(6)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上、下),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30

先修课要求:环境系的基础理论课

课程类别:课程大作业及课堂表现占全学期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

授课进度安排(或教学日历)

环境评价内容10周课程;工业环境管理6周课程

内容简介

本课程由环境影响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两大部分构成。环境评价将系统讲述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环评的标准体系、技术导则等内容,结合《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全面介绍环评的基本程序、方法,并对2-3个实际环评项目进行详细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环评的操作程序和能够初步撰写相关的内容。工业环境管理从工业的几个层面展开环境管理的阐述,即企业环境管理、产业链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与工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环境管理与其它管理的联系。外加两个案例课教学。


课程名称:饮用水处理工艺与工程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Engineering for Drinking Water

课程编号:4005056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刘文君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给水工程》、《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Water Quality and Treatment》

先修课要求:化学、微生物学、流体力学基础,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适用环境系、土木系和
水利系相关专业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针对给水排水专业高年级学生,讲授现代饮用水处理工艺和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包括饮用水水源中主要污染物,饮用水水质的主要指标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国内外标准对比,饮用水处理工艺和工程的相关设计规范,常规的处理工艺,典型构筑物特点和应用,深度处理工艺和膜处理工艺的特点和应用,水源水质特点和处理工艺选择的关系,饮用水处理工艺设计原则和方法,饮用水管网水质维护与管理,国内典型水厂的案例分析等内容。


课程名称: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学方法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Methods

课程编号:4005051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曾思育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

(1)秦伟,吴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人们出版社,2000

(3)李光玉,宋子良.经济·环境·法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王金南,李康,杨金田.中国环境技术政策设计.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先修课要求:无

课程类别:讲授+讨论课;32学时

内容简介:

本课程旨在从环境社会科学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与研究方法入手,介绍环境管理的内涵、实施手段与理论基础。并试图通过讨论课的形式,让同学深刻理解我国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


课程名称: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工程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Basin

课程编号:3005020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李广贺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要求:具有初步的水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流体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材:暂时无教材使用,计划编写。

参考书目:污染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城市污水处理仍湿地和水生植物系统手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课程类别:讲授;32学时。

内容简介:

课程内容设计流域水体类型、分布与污染状况;面源污染物构成、编写形式、来源污染途径与危害;污染控制工程要素、类型与净化功能分析;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的设计要点,生物系统作用机制与净化效应分析;工程布设与技术经济分析。


课程名称:水处理工程设计

Engineering Design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课程编号:40050343

学   时:48

学   分:3

任课教师:左剑恶、吴静、梁鹏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正计划编写

《水处理工程》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先修课要求:《水处理工程》

课程类别:与生产实习一起集中安排5周,其中课程设计占18天,生产实习占7天

内容简介: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水处理工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参观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根据教师提供的设计依据资料,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处理厂(站)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确定工艺流程、各处理构筑物选型和尺寸计算;画出污水处理厂(站)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图;画出一个处理构筑物的扩初图和一个核心处理构筑物的施工图;编写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借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水处理工程设计程序和方法,学会设计工具书和设计规范的使用,掌握不同设计深度的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和正确标注方式,学会编写设计文件,建立工程概念和经济概念。


课程名称:认识实习

课程编号:4005020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席劲瑛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简介:

通过专题讲座、座谈、参观讨论等多种教学和实践方式增加低年级本科生对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事业、环境学科和专业以及环境系科研工作的整体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和环境专业的兴趣、热情和信心。教学形式包括:

(1)返乡调研

假期间每人自行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对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假期不回家的同学可与北京同学一起参加调研。

(2)专题报告会

结合国内外环境保护热点问题,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管理者、企业界人士、校内外专家学者以环境管理、环保产业和环境科研发展以及环境系概况等为主题开展相关讲座。

(3)参观

选择北京周边典型的污染监控和治理设施或单位,安排学生实地参观,以增加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4)实验室安全教育

利用学校开发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


课程名称: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Environmental Quality Mnitoring of Campus

课程编号:40050401

学   时:16

学   分:1

任课教师:余刚等

考核方式:考查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环境监测》

先修课要求:先修《环境工程监测》课

课程类别:实验为主

内容简介:

结合水、气、土壤、噪声等校园环境,分组选题,开展监测方案设计,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实施方案;进行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和实验室飞行,分析实验数据,编写总结报告,将研究结果在“清华大学校园环境质量”网站发布。


课程名称:环境问题与对策项目训练

Training Program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课程编号:30050223

学    时:48

学    分:3

任课教师:席劲瑛

考核方式:考查

内容简介: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开放式课题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解决方式和途径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知识学习和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具体教学形式为:由系各研究所负责提出一定数量的专题项目任务,同时为每个项目指定1名指导教师。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和年级统一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将全年级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各小组围绕一个专题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文献调研、报告写作、专题汇报等训练活动,同时指导教师应当利用本研究所或课题组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从而增加学生对实际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名称: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归宿及去除

Hazardous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Movement

课程编号:40050542

学   时:32

学   分:2

任课教师:Perry L. McCarty等

考核方式:考试

参考书:

(1)Bruce E. Tittmann, Perry L. McCarty.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Newyork, 2001

(2)Clair N. Sawyer, Perry L. McCarty, Gene F. Parkin. Chemistry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ourth edition). McGraw-Hill, Newyork, 2001

先修课要求:环境微生物,环境化学等

课程类别:课堂讲授为主

内容简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有害化学品的迁移、归宿及环境影响;影响及控制化学品迁移、归宿的物理过程;去除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过程及其应用,包括悬浮生长物系统及生物膜的系统。